天天運勢

今日龍抬頭,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何謂“龍抬頭”?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

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

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

選擇“二月二”和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龍”在哪裡?怎樣“抬頭”?

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

所謂“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週邊分佈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

朱雀上升。

二月二設為節日,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舊唐書》和《新唐書》等史書記載,唐德宗時每年二月一日為中和節,當天內外官司放假一日,會舉辦各種慶祝活動。到了中唐時期以後,民間形成了熱衷於過節的風氣,因此中和節的節日時間延長了。後來大概因二月二為雙數,中和節逐漸發生演變,節日定在了這一天,並且最終約定俗成稱作二月二。

最初該節日節俗主要有踏青、聚會、宴遊、吃“迎富貴果子”等。

白居易《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描寫春遊少年很多,在渡口排成一隊。

“龍抬頭”竟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東海龍王有一個美麗的公主,生於二月二日。有一天,

小龍女悄悄地離開龍宮來到人間,那一年人間大旱,烈日炎炎,草木枯焦,老百姓甚至連喝的水都快沒有了。小龍女見此情景,頓生惻隱之心。於是她從隨身攜帶的錦囊裡抓出一把珍珠撒向天空,天空中立刻濃雲密佈,雷電大作,普降甘霖。老龍王知道此事十分惱怒,認為小龍女私自降雨越權行事是大逆不道。一怒之下把小龍女逐出了龍宮,永不相認。龍母非常思念自己的女兒,每逢二月二小龍女生日這天,龍母便浮出水面,抬頭眺望,痛苦一場。她的哭聲變成了隆隆的雷聲,她的眼淚變成了大雨,春雨給大地帶來了生機,於是民間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和習俗。

二月二吃了這些能“龍威大發”?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就會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叫“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在眾多的食俗活動中,這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一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習俗講究多:不能動針不能洗衣服

這一天起床前,要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神馬!皇帝這天還要親自耕田?

每年的二月二差不多是在驚蟄前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從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時候。為了動員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別誤農時,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徵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農壇內耕地鬆土,從清朝雍正皇帝開始,每年的二月二這天改為出圓明園,到“一畝園”(今海澱圓明園西側)扶犁耕田。過去曾有一幅年畫,叫《皇帝耕田圖》,畫中就是一個頭戴王冠、身穿龍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的樣子。

每逢二月二小龍女生日這天,龍母便浮出水面,抬頭眺望,痛苦一場。她的哭聲變成了隆隆的雷聲,她的眼淚變成了大雨,春雨給大地帶來了生機,於是民間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和習俗。

二月二吃了這些能“龍威大發”?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就會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叫“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在眾多的食俗活動中,這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一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習俗講究多:不能動針不能洗衣服

這一天起床前,要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神馬!皇帝這天還要親自耕田?

每年的二月二差不多是在驚蟄前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從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時候。為了動員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別誤農時,二月二這天皇帝要象徵性地率百官出宮到他的“一畝三分地”耕地鬆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農壇內耕地鬆土,從清朝雍正皇帝開始,每年的二月二這天改為出圓明園,到“一畝園”(今海澱圓明園西側)扶犁耕田。過去曾有一幅年畫,叫《皇帝耕田圖》,畫中就是一個頭戴王冠、身穿龍袍的皇帝正手扶犁耙耕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