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祖坟风水宝地
中国以前就很讲究风水了,皇帝的祖坟风水好才能使后人当上皇帝。想知道更多关于中国皇帝祖坟风水宝地,就来看看下面的相关文章吧!
中国皇帝祖坟风水宝地
祖坟风水好当皇帝
一、祖坟风水好当皇帝
刘裕是南朝宋开国皇帝,公元420年,他废晋建宋,南朝开始。刘裕发迹,也说是家里祖坟葬得好,葬到了龙脉上。
刘裕是彭城(今徐州)人,自称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第21代孙。说是这么说,刘裕发迹前根本就没有皇家血脉的样子,
候山一带,早在秦始皇时代,有术士就称有“天子气”。当时,有一个叫孔恭的人,特别善于相墓看风水。刘裕与孔恭经过父亲墓地时,并未说这坟是自己父亲的,
刘裕听了孔恭这番话,真的信心以真,从此更加自负,后来果然当了皇帝。
实际上这应该是刘裕当了皇帝后的附会之说,据《南史·宋本纪》(卷一),有一次到京口的竹林寺游玩,玩累了便睡在讲堂前,有位和尚竟然能看到他身上有五花龙纹。你说,这不是明显的附会吗?
二、担心风水惹祸挖祖坟
如刘裕这般,祖坟风水好自然是好事,
羊祜,字叔子,是西晋初年著名将领,当年,他就挖过自家祖坟。
羊祜出身于山东泰山名门望族,羊氏一门人才辈出,世代皆有人在朝为官。羊祜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太守,外祖父是东汉名臣蔡邕,父亲羊道曾任上党太守,
时人认为,羊家世代显赫,是祖坟葬到了风水宝地。据《晋书·羊祜传》(卷三十四),羊祜还未出仕前,有一个善于相墓的人,专门去看了羊祜的祖坟,称此坟有“帝王气”。这可不得了,如果让当朝皇帝知道了,
后来相墓的人再看见羊家祖坟后说,虽然帝王气没有了,但还会出一位折断手臂的大官,即所“犹出折臂三公”。后来,羊祜堕马时不小心把手臂给跌断了,后位至三公,但一生没有儿子。
三、风水先生家祖坟冒王气
羊祜不贪祖坟风水好,保全了身家,也有人因贪图祖坟“王气”,而引来杀人之祸的。
风水先生能找到风水宝地,既然风水宝地好能给子孙带来好运,风水先生当然也会信心,把风水宝地给自家留着。有位叫唐口之的浙江富阳人,出身于墓工之家,祖、父两代都是以看风水谋生,便说祖坟就选葬于风水宝地上。
据《齐书·沈文季传》(卷四十四),齐永明年间,唐口之侨居于侗庐,他告诉他人,说他家的墓地上冒出了帝王气,又从山中得一颗金印。这可是要当皇帝的兆头啊,他这么一说,时人信以为真。可能是想当皇帝想昏了头,永明三年,唐口之竟然发动“武装起义”,率领400名党羽,竟然也攻了几座城,陷落富阳,最后越搞越大,唐口之在钱塘(今杭州)宣布称帝,还封自己儿子为“太子”、弟弟唐绍之为扬州刺史。
这事自然成不了,后被朝廷剿灭了。
四、祖坟风水对家中女人不利
荀伯玉是晋安王刘子勋镇军行参军,字弄璋,广陵(今扬州)人。祖父荀永曾任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也做过大官,曾任给事中。
据《齐书·荀伯玉传》(卷三十一),当时有相墓的人看了荀伯玉家的祖坟后,觉得这葬地确是一块好地方,子孙会迅速高贵。但又告诉荀伯玉的父亲,这块墓地好是好,但高贵不会长久。原话是这样的,“君墓当出暴贵者,但不得久耳;又出失行女子。”
荀伯玉听说后,说出了一句历史名言,至今挂在人们的嘴边:“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年与宋明帝刘彧一样,刘子勋也想当皇帝。刘彧与刘子勋之间是叔侄关系,为着同一个目的,叔侄之间互相掐了起来。宋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宋前废帝刘子业被刺杀后,刘彧和刘子勋在南京周边动了干戈,暴发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皇位争霸战”,最后以刘子勋失败而告终。
刘子勋失败,作为心腹的荀伯玉也完了。事败后荀伯玉便很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刘彧让他放心,但最后刘彧还是将他诬杀了。说也来怪,荀伯玉的姊妹出嫁,第二天就应该上轿去夫家了,结果当晚随人私奔了。家人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发现时,此女已出遁入空门,出家为尼,果然是“出失行女子”。
五、下葬日见骑白马者最小孝子显贵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手下有一个名将,叫吴明彻,他的祖坟曾出现过灵异现象。
吴明彻,字通照,是秦郡(今南京六合区)人,其祖、父先后做过官。祖父吴景安,曾任南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曾为梁右军将军。据《陈书·吴明彻传》(卷九),吴明彻是兄弟中的老小,父亲死得早,即所谓“幼孤”。吴明彻很孝顺,到他14岁时,因为家里穷,还没有给父亲置办一块像样的坟地,小小年纪的吴明彻便辛勤地下田耕种,筹措葬资。但这年偏偏遇上了大旱,禾苗全枯死了。
吴明彻很伤心,常坐在田间放声痛哭,向老天诉说家门不幸。或许他的哭诉感动了上苍,过几天,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禾苗又都活了。到了秋天,大获丰收,有了充足的葬资,吴明彻终于请墓工给父亲选了一块好坟地。
当时有一个姓伊的人,会看墓地风水,告诉吴明彻的哥哥,你家老父亲下葬那天,必定会有一个人骑着白马,赶着鹿经过坟地,这是最小孝子将要大富大贵的征兆。到了下葬那天,果然有一个骑白马的人经过。
中国皇帝祖坟风水宝地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穷苦农民。因为穷,去当了和尚。传说他的父亲死后,买不起棺材,兄弟俩抬着遗体到山上找了个凹地准备埋葬,谁知赶上一场暴雨,两兄弟躲雨回来,发现尸体已被山洪带来的泥沙掩埋,也有说是山崖坍塌使这里成了个土堆,总之就埋在这里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风水先生就说他家祖坟风水好,是一块可以使后人当上皇帝的风水宝地。你要问他为什么事后才说,他会说是天机不可泄露,说早了不行。
按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能当上皇帝的人,是天命所归。特别是朱元璋出身寒微却当了皇帝,皆因他的父亲葬在了风水宝地,这样的说法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在历代帝王中,有关朱元璋的风水传说也特别多。但是,风水同时也是皇帝权贵的一块心病。
因为,如果风水真有那样大的作用,能够出皇帝的风水宝地就不会只有一块,要是别人也把父母葬在这样的风水宝地里,岂不是就该别人来当皇帝?
再者,按风水师的说法,风水是可以破坏的,譬如挖个坑道把“龙脉”切断,还有简单到在坟墓周围钉上桃木钉之类的办法。如果居心叵测的人把皇家的风水破坏了怎么办?因此当风水师说某处发现了能产生皇帝的风水宝地,就要把那里的风水破坏掉。而对皇家陵墓及其附近地区,砍柴动土是不行的,更不允许开矿。皇帝如此,下面的权势者也同样,不许动他家的风水宝地。因此风水曾经成为中国兴建铁路,开发矿藏,建立近代工业时的一大障碍。
第三,风水师说你家的祖坟是风水宝地,因此你当上了皇帝,但如果承认他讲的话就是天机,改天他说你这里的气数已尽怎么办?事实上也确有风水师慨叹,就看个住宅的风水,是大材小用,“风水是天地之学、王者之术”。因此皇帝是不能让风水师由着性子说的。
第四,风水长期被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视为妖妄之术。皇帝如果是靠风水上的台,那叫得天下不正,事实上也没有。因此尽管信风水的皇帝可能不少,但公开表示自己信风水的并不多。
信风水最有名的皇帝是宋徽宗,因好久没有生养儿子,风水师说,把汴梁城西北角的地势加高数倍,就可以有儿子了。照办后,果然得子,于是更加信风水,按风水的要求大兴土木,迷恋修道成仙,结果成为亡国之君,连同儿子宋钦宗一块儿被金兵俘虏走了。
明清两代帝王多重视风水,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最下功夫,从万历十二年建到十八年,花了八百万两银子,而明朝也是在他手里开始走下坡路。明十三陵据说是风水大师推荐给明成祖的,说这里风水最好,但明朝的皇帝没几个像样的,最后一位吊死在景山。
尽管风水在中国信的人不少,但始终上不了台面。热衷于风水的人中,总少不了那些对现状不满足希望有更高前程的权贵。据学者谢仲礼先生研究,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不信风水———信风水———不信风水”三个阶段,什么时候信风水了呢,是他父亲去世丁忧在籍,不能做官,得在家中守孝三年的时候;当他功业有成而一个弟弟在作战中死去后,觉悟过来,但求一生平稳,不再去追求富贵功名,就不信风水了。
有强人之称的袁世凯在被清贵族排斥回老家赋闲时,怀疑是祖坟的风水有问题,有风水师说,这里本是出大贵人之地,是他误在“龙穴”四周筑了围墙,因而“龙身受制、气脉阻塞、不能发旺、反遭挫折”。据说袁世凯听了风水师的话,拆掉围墙,后来便当上了总统。但到袁世凯帝制自为,仅当了83天皇帝就落到众叛亲离,病发而死,才活了57岁。这风水该怎样说呢。
依我看,那些有作为的君主和有胆识的将相,是不信风水或鬼神的,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但这种人是少数。台湾有位风水研究者说:“历代大人物通常都信风水,但表面都不明说。”所以我说风水是帝王权贵的烫手山芋。而一般人迷信风水,也和希望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中国古代的帝王级陵墓风水宝地
古代,陵墓(坟墓)特别是帝王级的陵墓,保护措施相当严格,是不能乱动的。如明、清两朝律例,挖坟掘墓者“斩立决”。不要说挖了,就是进去看看,都可能遭杀头之灾,“挖祖坟”的念头是一丝不能有的。不只如此,还要祭拜、修缮,如在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路经南京时总不忘去拜谒明孝陵。如今在孝陵享殿前门基址上的“治隆唐宋”碑,就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时所题。朱元璋在建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同样不忘过去的君王,要一一祭奠,还给汉高祖刘邦专敬了一杯酒;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然是民主时代的文明领袖,依然承继规矩,率众民国大员去祭拜明孝陵。
帝王陵一向是神秘的,属“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是靠不得的,牛羊也不会让放。中国帝王陵的选址到底神不神呢,其实不神,差不多都离不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即“龙、穴、砂、水、山,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具体说起来,内容就复杂了,在执行时忌讳很多。“风水说”是用于诸如住宅、庙宇这些人类活动场所选址,但在传统“阴阳”学说左右下,人死了是去阴间,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了,所以要“事死如事生”,陵墓的选址不能马虎,就是民间人们在给逝去亲人安葬时,仍要讲风水。而帝王陵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选址不慎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先生不在少数。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也是这样,无不考虑龙、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期望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景。近案似几,远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对景,遥相呼应。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
清代帝王陵寝选址、规划时的“天人合一”观念,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到过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都城墙的人会发现,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城墙带景象优美。如依传统的“中轴线”理论,方方正正,就不会有“鬼脸照镜”这样的“金陵四十八美景”。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地址时,也追求陵与自然和谐统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形胜”。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宗法礼制,崇尚祖先。不同的是,朱元璋更迷恋,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风水佳境,赐福朱氏子孙。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是在明朝完备起来的,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这些陵所在都是“风水宝地”。
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江东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金陵“龙脉”为葬地。后来,孙中山、蒋介石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也是因为钟山是风山宝地之故 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古代“风水”要义。
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
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这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
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势,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自然形成,十分难得。
在明、清帝王陵的择址上,表现最为明显。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
清东陵是“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青山环护,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保全了身家,也有人因贪图祖坟“王气”,而引来杀人之祸的。风水先生能找到风水宝地,既然风水宝地好能给子孙带来好运,风水先生当然也会信心,把风水宝地给自家留着。有位叫唐口之的浙江富阳人,出身于墓工之家,祖、父两代都是以看风水谋生,便说祖坟就选葬于风水宝地上。
据《齐书·沈文季传》(卷四十四),齐永明年间,唐口之侨居于侗庐,他告诉他人,说他家的墓地上冒出了帝王气,又从山中得一颗金印。这可是要当皇帝的兆头啊,他这么一说,时人信以为真。可能是想当皇帝想昏了头,永明三年,唐口之竟然发动“武装起义”,率领400名党羽,竟然也攻了几座城,陷落富阳,最后越搞越大,唐口之在钱塘(今杭州)宣布称帝,还封自己儿子为“太子”、弟弟唐绍之为扬州刺史。
这事自然成不了,后被朝廷剿灭了。
四、祖坟风水对家中女人不利
荀伯玉是晋安王刘子勋镇军行参军,字弄璋,广陵(今扬州)人。祖父荀永曾任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也做过大官,曾任给事中。
据《齐书·荀伯玉传》(卷三十一),当时有相墓的人看了荀伯玉家的祖坟后,觉得这葬地确是一块好地方,子孙会迅速高贵。但又告诉荀伯玉的父亲,这块墓地好是好,但高贵不会长久。原话是这样的,“君墓当出暴贵者,但不得久耳;又出失行女子。”
荀伯玉听说后,说出了一句历史名言,至今挂在人们的嘴边:“朝闻道,夕死可矣。” 当年与宋明帝刘彧一样,刘子勋也想当皇帝。刘彧与刘子勋之间是叔侄关系,为着同一个目的,叔侄之间互相掐了起来。宋泰始元年(公元465年)十一月,宋前废帝刘子业被刺杀后,刘彧和刘子勋在南京周边动了干戈,暴发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皇位争霸战”,最后以刘子勋失败而告终。
刘子勋失败,作为心腹的荀伯玉也完了。事败后荀伯玉便很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刘彧让他放心,但最后刘彧还是将他诬杀了。说也来怪,荀伯玉的姊妹出嫁,第二天就应该上轿去夫家了,结果当晚随人私奔了。家人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发现时,此女已出遁入空门,出家为尼,果然是“出失行女子”。
五、下葬日见骑白马者最小孝子显贵
南朝陈武帝陈霸先手下有一个名将,叫吴明彻,他的祖坟曾出现过灵异现象。
吴明彻,字通照,是秦郡(今南京六合区)人,其祖、父先后做过官。祖父吴景安,曾任南齐南谯太守,父亲吴曾为梁右军将军。据《陈书·吴明彻传》(卷九),吴明彻是兄弟中的老小,父亲死得早,即所谓“幼孤”。吴明彻很孝顺,到他14岁时,因为家里穷,还没有给父亲置办一块像样的坟地,小小年纪的吴明彻便辛勤地下田耕种,筹措葬资。但这年偏偏遇上了大旱,禾苗全枯死了。
吴明彻很伤心,常坐在田间放声痛哭,向老天诉说家门不幸。或许他的哭诉感动了上苍,过几天,有人从田里回来,告诉他,禾苗又都活了。到了秋天,大获丰收,有了充足的葬资,吴明彻终于请墓工给父亲选了一块好坟地。
当时有一个姓伊的人,会看墓地风水,告诉吴明彻的哥哥,你家老父亲下葬那天,必定会有一个人骑着白马,赶着鹿经过坟地,这是最小孝子将要大富大贵的征兆。到了下葬那天,果然有一个骑白马的人经过。
中国皇帝祖坟风水宝地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穷苦农民。因为穷,去当了和尚。传说他的父亲死后,买不起棺材,兄弟俩抬着遗体到山上找了个凹地准备埋葬,谁知赶上一场暴雨,两兄弟躲雨回来,发现尸体已被山洪带来的泥沙掩埋,也有说是山崖坍塌使这里成了个土堆,总之就埋在这里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风水先生就说他家祖坟风水好,是一块可以使后人当上皇帝的风水宝地。你要问他为什么事后才说,他会说是天机不可泄露,说早了不行。
按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能当上皇帝的人,是天命所归。特别是朱元璋出身寒微却当了皇帝,皆因他的父亲葬在了风水宝地,这样的说法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在历代帝王中,有关朱元璋的风水传说也特别多。但是,风水同时也是皇帝权贵的一块心病。
因为,如果风水真有那样大的作用,能够出皇帝的风水宝地就不会只有一块,要是别人也把父母葬在这样的风水宝地里,岂不是就该别人来当皇帝?
再者,按风水师的说法,风水是可以破坏的,譬如挖个坑道把“龙脉”切断,还有简单到在坟墓周围钉上桃木钉之类的办法。如果居心叵测的人把皇家的风水破坏了怎么办?因此当风水师说某处发现了能产生皇帝的风水宝地,就要把那里的风水破坏掉。而对皇家陵墓及其附近地区,砍柴动土是不行的,更不允许开矿。皇帝如此,下面的权势者也同样,不许动他家的风水宝地。因此风水曾经成为中国兴建铁路,开发矿藏,建立近代工业时的一大障碍。
第三,风水师说你家的祖坟是风水宝地,因此你当上了皇帝,但如果承认他讲的话就是天机,改天他说你这里的气数已尽怎么办?事实上也确有风水师慨叹,就看个住宅的风水,是大材小用,“风水是天地之学、王者之术”。因此皇帝是不能让风水师由着性子说的。
第四,风水长期被居于正统地位的儒家视为妖妄之术。皇帝如果是靠风水上的台,那叫得天下不正,事实上也没有。因此尽管信风水的皇帝可能不少,但公开表示自己信风水的并不多。
信风水最有名的皇帝是宋徽宗,因好久没有生养儿子,风水师说,把汴梁城西北角的地势加高数倍,就可以有儿子了。照办后,果然得子,于是更加信风水,按风水的要求大兴土木,迷恋修道成仙,结果成为亡国之君,连同儿子宋钦宗一块儿被金兵俘虏走了。
明清两代帝王多重视风水,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最下功夫,从万历十二年建到十八年,花了八百万两银子,而明朝也是在他手里开始走下坡路。明十三陵据说是风水大师推荐给明成祖的,说这里风水最好,但明朝的皇帝没几个像样的,最后一位吊死在景山。
尽管风水在中国信的人不少,但始终上不了台面。热衷于风水的人中,总少不了那些对现状不满足希望有更高前程的权贵。据学者谢仲礼先生研究,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不信风水———信风水———不信风水”三个阶段,什么时候信风水了呢,是他父亲去世丁忧在籍,不能做官,得在家中守孝三年的时候;当他功业有成而一个弟弟在作战中死去后,觉悟过来,但求一生平稳,不再去追求富贵功名,就不信风水了。
有强人之称的袁世凯在被清贵族排斥回老家赋闲时,怀疑是祖坟的风水有问题,有风水师说,这里本是出大贵人之地,是他误在“龙穴”四周筑了围墙,因而“龙身受制、气脉阻塞、不能发旺、反遭挫折”。据说袁世凯听了风水师的话,拆掉围墙,后来便当上了总统。但到袁世凯帝制自为,仅当了83天皇帝就落到众叛亲离,病发而死,才活了57岁。这风水该怎样说呢。
依我看,那些有作为的君主和有胆识的将相,是不信风水或鬼神的,因为他们对自己有信心,但这种人是少数。台湾有位风水研究者说:“历代大人物通常都信风水,但表面都不明说。”所以我说风水是帝王权贵的烫手山芋。而一般人迷信风水,也和希望天上掉馅饼差不多。
中国古代的帝王级陵墓风水宝地
古代,陵墓(坟墓)特别是帝王级的陵墓,保护措施相当严格,是不能乱动的。如明、清两朝律例,挖坟掘墓者“斩立决”。不要说挖了,就是进去看看,都可能遭杀头之灾,“挖祖坟”的念头是一丝不能有的。不只如此,还要祭拜、修缮,如在清代,康熙、乾隆下江南路经南京时总不忘去拜谒明孝陵。如今在孝陵享殿前门基址上的“治隆唐宋”碑,就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时所题。朱元璋在建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同样不忘过去的君王,要一一祭奠,还给汉高祖刘邦专敬了一杯酒;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虽然是民主时代的文明领袖,依然承继规矩,率众民国大员去祭拜明孝陵。
帝王陵一向是神秘的,属“禁地”,连陵区周边的围墙都是靠不得的,牛羊也不会让放。中国帝王陵的选址到底神不神呢,其实不神,差不多都离不了一个共同的标准,即“龙、穴、砂、水、山,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具体说起来,内容就复杂了,在执行时忌讳很多。“风水说”是用于诸如住宅、庙宇这些人类活动场所选址,但在传统“阴阳”学说左右下,人死了是去阴间,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了,所以要“事死如事生”,陵墓的选址不能马虎,就是民间人们在给逝去亲人安葬时,仍要讲风水。而帝王陵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国运、江山的兴亡,格外受到重视,选址不慎被帝王杀掉的风水先生不在少数。各帝后妃陵寝的选址和营建也是这样,无不考虑龙、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远朝的相互关系。期望背后龙山重岗、开屏列帐,陵区负阴抱阳。左右护砂,环抱拱卫,溪水分流,藏风聚景。近案似几,远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对景,遥相呼应。当自然山川条件不能十全十美时,就人工加以修,补、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在一起,造就出一个理想的“人造”风水宝地。
清代帝王陵寝选址、规划时的“天人合一”观念,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中国都城中,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到过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最长的都城墙的人会发现,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城墙带景象优美。如依传统的“中轴线”理论,方方正正,就不会有“鬼脸照镜”这样的“金陵四十八美景”。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地址时,也追求陵与自然和谐统一,“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形胜”。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宗法礼制,崇尚祖先。不同的是,朱元璋更迷恋,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风水佳境,赐福朱氏子孙。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是在明朝完备起来的,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祖陵”、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皇陵”、葬朱元璋的南京“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这些陵所在都是“风水宝地”。
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风水”景观,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从而实现了“因山为陵”、“天人合一”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
钟山古称“龙山”,早在江东末年,已被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视为“龙蟠”之地,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自然会择金陵“龙脉”为葬地。后来,孙中山、蒋介石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也是因为钟山是风山宝地之故 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南北对应,尊卑昭然,这完全符合古代“风水”要义。
钟山有东、中、西三峰,在风水上称“华盖三峰”,而以中峰最尊,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
在孝陵之西,有一座小山,人称“小虎山”,从风水地貌上分析,正处于孝陵之右的“虎砂”位上,与孝陵之东的“龙砂”之象左右对列;这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风水中的“案山”,
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钟山浦”也具有灵动的“朱雀”风水特征。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势,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自然形成,十分难得。
在明、清帝王陵的择址上,表现最为明显。整个陵区以昌瑞山为界,以北称”后龙”,是龙脉来源;陵区以昌瑞山为靠山,东侧的鹰飞倒仰山为青龙;西侧的黄花山为白虎;南部的形如覆钟的金星山为朝山;远处的影壁山为案山;马兰河、西大河二水环绕屈曲流过,环抱有情。
清东陵是“山环水绕、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青山环护,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实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