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
【導語】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想知道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有哪些嗎?現在已經是五月尾聲了,馬上就要踏入六月。在六月初,我們就會迎來六一和端午節的小假期。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之一: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在最初開始的時候,是由菰葉包裹黍米做成牛角的形狀而得名。其中菰葉生於水中,屬“陰”。黍米,稱“火谷”,具有陽火之性。所以這兩者組合而成的粽子理所當然就有了“陰陽相合”的寓意,象徵了人們祈求陰陽調和的美好願望。雖然現在菰葉換作箬葉和蘆葦葉,但是其陰陽調和的韻味一點都沒減退。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之二:掛菖蒲。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從傳統的風俗看人們會在自家門前懸掛菖蒲和艾草。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散發著很強烈的香氣,既能用來熏香,而且還起到辟邪的作用。一般來說,是在端午當天下午的三點前就要掛好。家中點燃菖蒲、艾草的熏煙,還能夠趕跑毒蟲。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之三:貼鍾馗像。
對於鍾馗的形象,想必都已經家喻戶曉啦。據說鍾馗被閻王封作平鬼大元帥,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之四:吃五毒餅。
五毒餅,是端午節的食品,之所以得此名並不是真有毒,而是在餅上畫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的“五毒”形象圖案。直白地說,吃五毒餅,就是把“五毒”通通吃掉,讓其不能在禍害人間。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之五:畫額。
畫額,就是指在端午節的時候,長輩們會用雄黃酒在小孩額頭上畫個“王”字。一來是借助雄黃來驅毒,二來是借助猛虎來鎮邪。尤其對於經常受驚的小孩很湊效。
端午節傳統的辟邪擋災風俗習慣之六:戴香包。
在端午節的時候,古人很喜歡用中草藥做成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