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運勢

過年給長輩磕頭磕幾個 過年給長輩磕頭有什麼說法

過年給長輩磕頭磕幾個

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有網友表示他們當地的習俗是已去世的3個,其他在世長輩一個就行了。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摒棄了這種習俗,基本沒人磕頭了。

但如果去到有這種風俗習慣的地方,需要磕頭的話,建議事先諮詢一下旁人,不然鬧了笑話或者引發矛盾就不好了。

近日,有網友發帖自稱來自南方的新媳婦,要和北方人老公回老家過年。身未動,就已經得知那邊要向至親長輩下跪領紅包,

甚至新媳婦上門第一年連親族裡的其他長輩也要跪。女方從個人到家族從來都沒有這個傳統,甚至認為這樣的拜年方式“很封建、有點侮辱人”。但男方認為女方應該入鄉隨俗,覺得女方的抗拒是“無理取鬧、不尊重他”。在網友的爭論裡,認為不應該向下跪這種“陋習”妥協的人占了大多數。

過年給長輩磕頭有什麼說法

磕頭的由來

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髮老人留了下來。當“年”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

“年”混身顫慄,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後那位白髮老人身披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最後轉變成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而行磕頭禮是對我們長輩為了保護我們,對他們進行的感謝,久而久之過年的時侯就會向年老的長輩行禮,向祖先行禮。

磕頭的禮儀形式

單純磕頭(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

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夀,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磕頭的說法

1、一般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

2、 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現如今,規矩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磕頭大多是走個過場。磕完就走,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頭,說人到了就是頭,但年畢竟是要拜的,老祖宗的東西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種流淌的文化。

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夀,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磕頭的說法

1、一般給長輩磕頭,最好是爺爺奶奶輩的,且不能多磕,會折壽。

2、 磕頭是手掌觸地,不需要正反,頭必須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給神佛磕頭時,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現如今,規矩已經沒有那麼講究了,磕頭大多是走個過場。磕完就走,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頭,說人到了就是頭,但年畢竟是要拜的,老祖宗的東西還是要繼續傳承下去,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種流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