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悟禪意 佛說古今
佛教在中國,就是這樣,許多人信,許多人不信。各有各的理由,
另外,還說明中華文化的博大,具有寬容與創新的精神。它沒有排外、自閉,也沒有盲目膜拜,自卑自怯,而是開放吸收,相容並蓄,進而改革創新。中國古代之佛教早已不是印度之佛教,現在之佛教也不是過去之佛教。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又新創幾宗幾派,已無人能說清。特別是禪宗經六祖革新之後,禪與佛幾乎是兩個概念。
佛教與其他宗教之大不同處是不搞神秘化,強調自我體驗,
對佛的體驗有一句話講得最通俗明白:“如人飲水,
佛教傳入中國後得華夏文化之靈,浴神州風土之情,是佛教,即非佛教,是名佛教。就像波爾的那支溫度計上的溫度,是水溫,即非水溫,是名水溫。它已是哲學、文學、藝術、政治、人生修養等等的一種混合體了。一部紅樓夢,有人讀情,有人讀理,有人讀階級鬥爭,一部佛教,更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讀不完的書。你看,像梁啟超、胡適、魯迅這樣的大家都曾苦心研究佛教,魯迅還出資刻過佛經。而李叔同、金庸、等作家、藝術家則乾脆皈依佛門。這是佛教的妙處,每個行為都能在它的思維下找到一種實現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個自我。
寺裡,有一副對聯:“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種甚因,結甚果,是因是果。”當我們談佛說禪時,其實是在探尋自我,研究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這種含義是說不很准的,也是“測不准原理”。我心茫茫,佛法無邊,唯其不准才有大用,才有發揮的空間,兩千年不衰,天地間永駐。我們對佛千萬不敢太認真,燒香拜佛,求其顯靈;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寧說,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靈活。至於掌握到一個什麼樣的度,還是那句話,飲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兩千年來,佛教在中國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其目的不在拜佛學佛,而在參佛悟佛,反求我心,大慧大覺。
若想瞭解更多佛學和自己的運勢,解除煩擾,百事順達
你看,像梁啟超、胡適、魯迅這樣的大家都曾苦心研究佛教,魯迅還出資刻過佛經。而李叔同、金庸、等作家、藝術家則乾脆皈依佛門。這是佛教的妙處,每個行為都能在它的思維下找到一種實現的方法,每個人都能在它的背景下找到一個自我。寺裡,有一副對聯:“佛即心,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即心即佛;因即果,果即因,種甚因,結甚果,是因是果。”當我們談佛說禪時,其實是在探尋自我,研究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這種含義是說不很准的,也是“測不准原理”。我心茫茫,佛法無邊,唯其不准才有大用,才有發揮的空間,兩千年不衰,天地間永駐。我們對佛千萬不敢太認真,燒香拜佛,求其顯靈;或打坐入定,求其忽通,那不是佛的本意。列寧說,真理不可太死板,也不能太靈活。至於掌握到一個什麼樣的度,還是那句話,飲水人冷暖自知,你自己慢慢去品吧。
兩千年來,佛教在中國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其目的不在拜佛學佛,而在參佛悟佛,反求我心,大慧大覺。
若想瞭解更多佛學和自己的運勢,解除煩擾,百事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