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運勢

舍愛方得道

人除了物質生活以外,還要重視心靈的淨化與提升。

假使只知道紙醉金迷、花天酒地,無論擁有多少財富,心靈始終是貧窮的,將來還會墮落。如果起了貪心,就屬於餓鬼道;起了慈悲心,乃至佈施的心,就是菩薩、就是光明。

一般人多半都貪求五欲的享樂,在求取的過程中,由於貪念障蔽自心,看到他人勝過自己,就容易患得患失,乃至心生嫉妒。戰國時代,孫臏與龐涓一同學習兵法,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擔心孫臏的名氣超越自己,

就藉刑罰殘害孫臏。最後,馬陵一戰,龐涓兵敗而羞憤自盡。

人生的貧富貴賤,是由於過去行善或造惡所感。假使以噁心追求名利,不僅徒勞無功,更難逃惡業苦果。一個人的福德,有些是前世修的,有些是現在修的。如果前世修善法、累積福德,今生只要稍作努力,一定是水到渠成。相反地,如果前世沒有修善法、沒有修福報,就得靠現在精進努力。第一、要從事正業與淨業;第二、要積極地修善法、修福報;第三,

要知慚知愧。只要能從這三個方向去努力,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假使不起貪心,處處都以利他為出發點,就不會產生執著、煩惱,未來更能獲得六根圓滿、財富豐足的果報。

以善攝惡 治貪欲病

《大乘義章》裡提到,貪有五種:一是色貪,二是親戚貪,三是財貪,四是名聞貪,五是善法貪。

一、色貪。色,就是顏色、男女色。由於把色當作實有,產生執著,所以造作種種惡業。

佛法告訴我們,要把愛變成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樣不但沒有罪過,而且心行平等、心量廣大,進一步就能得解脫。古德說:“九孔流不淨,如廁蟲樂糞。”眾生不瞭解這個色身是不清淨的,所以產生貪愛。貪色重的人,就要用不淨觀來對治。

二、親戚貪,就是眷屬相愛、眷屬相憐。如果在眷屬當中起了貪愛、執著,心就染汙了,心結、心垢慢慢加深,最後就會產生過失。有些人的親人往生了,

受不了這種打擊,哭哭啼啼,最後眼睛哭瞎了,乃至於精神失常了。我們想一想,這就是心當中的愛結所產生的過失、產生的業障。

一般人認為眷屬的貪愛很好,為什麼說不好?不貪愛並不是不要,而是要互相護持、互相敬重、互相成就,以慈悲心、平等心來成就眷屬的智慧、事業、功德、解脫,這就是大慈悲心,而不是貪愛心。

三、財貪。每個人都有貪心,一見到錢財,一定會起貪心、起執著,

有了一萬想十萬,有了十萬想一百萬,有了一百萬就想一千萬……貪著錢財,慳貪不舍,就墮入餓鬼道。

無論是自己的錢財,或是別人的錢財,都不要去貪。貪心的人,什麼糊塗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不貪心的人,自己有自己的主張,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這就是智慧。有了智慧,心就能夠定、能夠靜、能夠明。

一般人認為,從事任何行業,目的就是要賺錢。如果為了錢財而不擇手段,乃至於巧取豪奪,表面上雖然是得到了財富,終究會得而復失,不但如此,還會造下許多惡業。儒家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不違背法律、道德及因果的準則來從事商業行為,就是正業、就是淨業,如此一來,不但沒有過失,而且還有功德。進一步修佈施法門,就能對治貪財的心。

四、名聞貪,就是貪著名聞、名譽、地位。得到了名位,會有一種成就感、滿足感,所以不容易看破。例如,在公司裡被分派一個職務,認為是一種掛礙、一個重擔,但是派了別人,心當中又不高興,認為別人沒什麼了不起。派了也起煩惱,不派也起煩惱,為什麼?就是放不下,名聞貪在作怪。瞭解以後,就知道原來自己起這個煩惱就是名聞貪在心當中起伏,種子在心當中發芽,使心靜不下來、定不下來。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可以藉著世間上的名聞因緣來成就一些功德、成就出世間法。如果你有這種能力、有這種德行、有這種福報、有這種志願,又有這種因緣,這就是實至名歸,人家自然會讚歎你、尊重你。假使沒有這種因緣,千萬不要去強求,不能故意去經營;即使強求得到了,也會得而復失。

所以,名聞也是一種貪心,怎麼樣對治?要知道世間法如夢幻泡影,用法空來對治,思惟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合,畢竟空寂。

以舍攝善 歸於實相

五、善法貪,就是愛著善法、貪著功德,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將來一定會得到善果。一般人說“擇善固執”,佛法也說“以善舍惡”,但是做善事是一個前方便,因為過去身做了很多壞事,口說了很多壞話,心當中起了很多惡念,現在就要轉。怎麼轉?念念都是善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念天,用善念來轉過去的惡念。過去惡口、兩舌、妄言、綺語,現在用讚歎語、和合語、誠實語、清淨語,來轉過去的惡言。過去身造殺盜淫,現在起大慈悲心,不但持身清淨,還要勸導他人,乃至於修六波羅蜜。

勤修世間的善法或出世間的善法,晚上作了好夢,夢到光明、種種瑞相,產生了執著,這就是法執,又是一個障礙,障菩提、障解脫、障涅槃。所以,第一步以善舍惡,擇善固執,等到善念已經養成了,起心動念都是善念、都是為大眾著想、都是為佛法著想,這就是善法成就。善法成就了以後,不要執著,百尺竿頭再進步。

不執著,不是不修善法,而是仍然要修善法,修了以後不執著,看破、放下,用緣起性空,“以舍攝善”,那就是無量的功德,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如《金剛經》所雲:“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這念心歸於菩提、歸於涅槃、歸於空性,就能得到出世間的無上果報。

若想瞭解更多佛學和自己的運勢,解除煩擾,百事順達

乃至於巧取豪奪,表面上雖然是得到了財富,終究會得而復失,不但如此,還會造下許多惡業。儒家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不違背法律、道德及因果的準則來從事商業行為,就是正業、就是淨業,如此一來,不但沒有過失,而且還有功德。進一步修佈施法門,就能對治貪財的心。

四、名聞貪,就是貪著名聞、名譽、地位。得到了名位,會有一種成就感、滿足感,所以不容易看破。例如,在公司裡被分派一個職務,認為是一種掛礙、一個重擔,但是派了別人,心當中又不高興,認為別人沒什麼了不起。派了也起煩惱,不派也起煩惱,為什麼?就是放不下,名聞貪在作怪。瞭解以後,就知道原來自己起這個煩惱就是名聞貪在心當中起伏,種子在心當中發芽,使心靜不下來、定不下來。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可以藉著世間上的名聞因緣來成就一些功德、成就出世間法。如果你有這種能力、有這種德行、有這種福報、有這種志願,又有這種因緣,這就是實至名歸,人家自然會讚歎你、尊重你。假使沒有這種因緣,千萬不要去強求,不能故意去經營;即使強求得到了,也會得而復失。

所以,名聞也是一種貪心,怎麼樣對治?要知道世間法如夢幻泡影,用法空來對治,思惟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合,畢竟空寂。

以舍攝善 歸於實相

五、善法貪,就是愛著善法、貪著功德,認為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將來一定會得到善果。一般人說“擇善固執”,佛法也說“以善舍惡”,但是做善事是一個前方便,因為過去身做了很多壞事,口說了很多壞話,心當中起了很多惡念,現在就要轉。怎麼轉?念念都是善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死、念天,用善念來轉過去的惡念。過去惡口、兩舌、妄言、綺語,現在用讚歎語、和合語、誠實語、清淨語,來轉過去的惡言。過去身造殺盜淫,現在起大慈悲心,不但持身清淨,還要勸導他人,乃至於修六波羅蜜。

勤修世間的善法或出世間的善法,晚上作了好夢,夢到光明、種種瑞相,產生了執著,這就是法執,又是一個障礙,障菩提、障解脫、障涅槃。所以,第一步以善舍惡,擇善固執,等到善念已經養成了,起心動念都是善念、都是為大眾著想、都是為佛法著想,這就是善法成就。善法成就了以後,不要執著,百尺竿頭再進步。

不執著,不是不修善法,而是仍然要修善法,修了以後不執著,看破、放下,用緣起性空,“以舍攝善”,那就是無量的功德,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如《金剛經》所雲:“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後這念心歸於菩提、歸於涅槃、歸於空性,就能得到出世間的無上果報。

若想瞭解更多佛學和自己的運勢,解除煩擾,百事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