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前后建成可載3人中國空間站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國家的航空事業也有了質的飛躍,中國計劃2022年前后建成空間站,該空間站可以載3人,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識詳細為大家揭曉下詳細的情況吧!一起來看看吧!
2022前后建成可載3人中國空間站
在11月16日至17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我國計劃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造并開始運營,空間站近期規模為66噸,可載3人。他強調,中國空間站的建成和運營將有力支撐航天強國建設目標,
論壇主席陳善廣向記者介紹,航天人因工程致力于研究特殊環境下航天員生理、心理等能力特性及其變化規律。航天人因工程在人因設計和測評領域產生了一大批原創性理論和成果,不僅支撐了歷次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制、登月需求論證,
據介紹,人因工程綜合運用生理學、心理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致力于研究人、機器及其工作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
周建平作了題為《中國空間站》的特邀報告。報告圍繞中國空間站建設的主要目標、空間站工程的系統構成、空間站科學研究和應用等方面展開。他指出,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和運營,屆時中國將成為獨立掌握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具備長期開展近地空間有人參與科學實驗和綜合開發利用太空資源能力的國家。
設計中國空間站遵循什么原則
第一,符合中國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規模適度留有發展空間,并且要具有突出的中國元素和核心內涵;與中國不斷增強的大國地位相匹配和適應,
第二,充分采用當代先進技術建造和運營空間站,全面掌握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和在軌操作技術;
第三,高度重視應用效益,在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重大成果。
據介紹,在未來兩到三年,天宮核心艙會被打上太空,繼而是“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與之交會對接,開展艙內和艙外的科學實驗。
更讓人期待的是,周建平透露:現在航天發展很快,我們的貨物氣閘艙可以發射小衛星和微小衛星,在太空發射,能減少很多成本,今后可以為不同的航天機構提供服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強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歷經27年的發展,在全面進入空間站時代的同時,也在謀劃更遠的發展。”
本屆論壇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科技工業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山大學共同主辦,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人因工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中山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承辦,主題為“人因設計與測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英雄航天員劉旺、王亞平,“兩院”院士,以及人因工程領域專家學者、設計創新領域專家、相關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代表等600余人參加論壇。
中國空間站建造歷程
2008年9月,“神舟七號”升空,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
2011年9月天宮一號 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2011年11月“神舟八號”發射升空“實現無人對接。
2012年6月“神九”發射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2013年6月“神十”發射成功,完成再一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2014年9月10日,楊利偉稱,將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
2016年9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載人艙發射升空,與天宮二號對接。
2016年,聯合國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簽署《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利用中國空間站為各國提供科學實驗機會,并在未來為他國航天員或載荷專家提供在軌飛行機會。
2017年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于2016年底完成總裝,進入整艙測試階段,預計2018年發射升空。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和推進劑補加試驗。
2019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在維也納聯合宣布,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從42項申請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2019年11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第四屆(2019)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上說,中國將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造并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
更讓人期待的是,周建平透露:現在航天發展很快,我們的貨物氣閘艙可以發射小衛星和微小衛星,在太空發射,能減少很多成本,今后可以為不同的航天機構提供服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強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歷經27年的發展,在全面進入空間站時代的同時,也在謀劃更遠的發展。”
本屆論壇由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科技工業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山大學共同主辦,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人因工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中山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承辦,主題為“人因設計與測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英雄航天員劉旺、王亞平,“兩院”院士,以及人因工程領域專家學者、設計創新領域專家、相關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代表等600余人參加論壇。
中國空間站建造歷程
2008年9月,“神舟七號”升空,實現航天員太空行走;
2011年9月天宮一號 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2011年11月“神舟八號”發射升空“實現無人對接。
2012年6月“神九”發射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2013年6月“神十”發射成功,完成再一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2014年9月10日,楊利偉稱,將在2022年前后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建造。
2016年9月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2016年10月神舟十一號載人艙發射升空,與天宮二號對接。
2016年,聯合國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簽署《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利用中國空間站為各國提供科學實驗機會,并在未來為他國航天員或載荷專家提供在軌飛行機會。
2017年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表示,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已于2016年底完成總裝,進入整艙測試階段,預計2018年發射升空。
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升空,完成與天宮二號對接和推進劑補加試驗。
2019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在維也納聯合宣布,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從42項申請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這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進入新階段。
2019年11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在第四屆(2019)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上說,中國將在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造并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