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運勢

佛陀教我們感受身心的十六口氣息!

按:這“十六特勝”可是出法界的次第,來自[大毗婆沙論卷二十六、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七],

一行禪師慈悲,南師懷瑾慈悲。在讀罷此文後,大家可以參見:南懷瑾《答問青壯年參禪者》;《佛法實證中的:十六特勝》這兩篇文章,更深入的體會這六妙門與十六口氣息的妙義。

覺觀呼吸:

第一口氣息:‘吸入長的氣息時,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長的氣息。呼出長的氣息時,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長的氣息。’

第二口氣息:‘吸入短的氣息時,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氣息。呼出短的氣息時,要知道自己在呼出短的氣息。’ 這兩口氣息能幫助你打斷昏沉和妄念,同時使你生起專念和接觸當下此刻的生命。昏沉就是缺乏專念。呼吸的覺觀,可以讓你回到自己和生命裡。

第三口氣息:‘吸入氣息時,要覺觀全身。呼出氣息時,

也要覺觀全身。’ 這口氣息能使你因觀想身體而與自己的身體真正接觸。覺觀全身和身體每一個部份,能使你體會到身體存在的奇妙,又可以把生死的過程,在你的體內顯露無遺。

第四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會令身體安靜平和。告訴自己呼出氣息時也會令身體安靜平和。’ 這口氣息能幫助你獲得身體上的平靜祥和,因而達致心、身、氣都融和合一。

第五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感到喜悅。

告訴自己呼出氣息時也感到喜悅。’

第六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感到怏樂。告訴自己呼出氣息時也感到快樂。’ 這兩口氣息,能帶你跨進感受的領域。這兩口氣息能替你創造滋養身心的平和喜悅。全因為散亂和昏沉都已止息,

你才可以回到自己、投入此刻。幸福和喜悅的感覺,會在你心內冒起。 “你住於生命的奧妙,可以親嘗專念所帶來的平和喜悅。由於與生命的奧妙接觸,你便可以把中立的感覺也化為悅意之感。這兩口氣息,是替你帶來悅意的感受的。”

第七口氣息:‘吸入氣息時,要覺觀自己心內的活動。呼出氣息時,也要覺觀心內的活動。’

第八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自己把心內的活動平靜下來。

告訴自己呼出氣息時,自己也把心內的活動平靜下來。’ 這兩口氣息能使你深入體會自己生起的感受,不論是悅意、不悅意或中立的,繼而讓你把它們平伏安穩下來。在這裡,‘心內的活動’是指感受。當你覺觀自己的感受之後,你便可以看清楚自己感受的根和性。這時,你才可以控制和平伏它們,雖然它們可能是貪欲、瞠怒或嫉妒所產生的。

第九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怠時,同時覺觀自己的心念。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覺觀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使自己的心念輕快平和。呼出氣息時,也同時使自己的心念輕快平和。’

第十一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氣息時,也同時在集中白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釋放自己的心念。呼出氣息時,也同時釋放自己的心念。’ “這四口氣息,帶你跨進第三個領域一心。第九口氣息令你可以確認自己心裡的不同境界,如體會、思惟、分別、快樂、悲哀和懷疑。你要觀察和確認這些境界後,才可以徹視心的活動。當你確認心的活動後,你才能使你的心寂靜平和。這就是第十和十一口氣息的功能。第十二口氣息讓你釋放心內的所有障礙。這時,你的心才會重現光明,照見行念的根源,因而可以降伏重重的障礙。”

第十三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照萬法的無常住體。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照萬法的無常性體。’

第十四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照萬法的壞滅。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照萬法的壞滅。’

第十五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想脫。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想解脫。’

第十六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想舍離放下。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想舍離放下。’ “以這四口氣息,行者便可以進入心所產生的物象領域,而集中心念以觀察萬法的實相真性。

首先是觀察萬法的無常。因為萬法無常,故萬法皆會幻滅。當你了悟萬法無常壞滅之性,你便再不受生死之輪所賴縛,因而達到舍放和解脫。舍放並不是鄙硯或逃避生命。要舍和要放的,是貪愛執取,以能可以超脫生死輪迥,這萬法滋生的溫床。一旦證得解脫,你便可以在這生命裡活得平和自在,因為這時已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你纏縛。”

這就是佛陀怎樣教導覺觀身體、感受、心和心物的十六個觀息之法門。他又說要將此十六法門用於導致正覺的七種因素。它們就是專念觀想、審察正法、勇猛精進、喜獲法益、心輕自在、集中正定、和舍離妄法。

溫馨提示:

若你覺得最近自己做事不順,老遇麻煩,運勢不詳類似的情況,

第九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怠時,同時覺觀自己的心念。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覺觀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使自己的心念輕快平和。呼出氣息時,也同時使自己的心念輕快平和。’

第十一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氣息時,也同時在集中白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釋放自己的心念。呼出氣息時,也同時釋放自己的心念。’ “這四口氣息,帶你跨進第三個領域一心。第九口氣息令你可以確認自己心裡的不同境界,如體會、思惟、分別、快樂、悲哀和懷疑。你要觀察和確認這些境界後,才可以徹視心的活動。當你確認心的活動後,你才能使你的心寂靜平和。這就是第十和十一口氣息的功能。第十二口氣息讓你釋放心內的所有障礙。這時,你的心才會重現光明,照見行念的根源,因而可以降伏重重的障礙。”

第十三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照萬法的無常住體。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照萬法的無常性體。’

第十四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照萬法的壞滅。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照萬法的壞滅。’

第十五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想脫。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想解脫。’

第十六口氣息:‘告訴自己吸入氣息時,同時觀想舍離放下。呼出氣息時,也同時觀想舍離放下。’ “以這四口氣息,行者便可以進入心所產生的物象領域,而集中心念以觀察萬法的實相真性。

首先是觀察萬法的無常。因為萬法無常,故萬法皆會幻滅。當你了悟萬法無常壞滅之性,你便再不受生死之輪所賴縛,因而達到舍放和解脫。舍放並不是鄙硯或逃避生命。要舍和要放的,是貪愛執取,以能可以超脫生死輪迥,這萬法滋生的溫床。一旦證得解脫,你便可以在這生命裡活得平和自在,因為這時已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你纏縛。”

這就是佛陀怎樣教導覺觀身體、感受、心和心物的十六個觀息之法門。他又說要將此十六法門用於導致正覺的七種因素。它們就是專念觀想、審察正法、勇猛精進、喜獲法益、心輕自在、集中正定、和舍離妄法。

溫馨提示:

若你覺得最近自己做事不順,老遇麻煩,運勢不詳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