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師李默齋先生闢徑集中,論補山的一段說:天非人不平,地非人不成。地理之有人力,孰能廢之,發微論曰:其始也,目力之巧,
如開金取水,如挨金剪火,如斬木之芽,鍬木之皮,如開孤截蕩,又如坐下平坦,嫌于無陰,則培起墳塋,以少補陰氣,坐下硬直,嫌于無陽,則打開一二級以翕受陽和;或穴前傾瀉,則高砌一級,作一欄水以欄阻之。或朱雀嘴長,則作一兜金以盡遮長嘴掩護之。或於此開穴,而吐葬吞葬不同;或於此定穴,而挨左挨右不一。
上引李默齋先生之論,是否做抄書匠,為贅言者乎?余以李默齋先生既然詳細闡明其理,自當先引述之,而加以實地證明,才是理論與實踐。
地理書中,有所謂:金頭木腳,葬下銷爍;木腳金頭,葬上封侯。究竟葬下銷爍與葬上封侯應該怎樣分辨?我們到過荃灣區油柑頭,
該地由下花山來龍,入局而聳起太陽金星,開大面,脈自右肩卸下,但帶石而迷糊不清,誰信能結穴?
但左右龍虎砂彎抱,右手上砂不高而僅能護穴,此乃葉九升所謂收氣之下砂。左手下砂蟠于腳下而成為迭指之狀,此所謂:青龍開二指,較高而有力,為收水之下砂。穴前外堂海水囊聚,水外青衣島如列屏列幛。內堂緊夾,外洋寬暢,獨惜穴前餘氣直竄,是誠金頭木腳之怪穴也,非有明師而具法眼者,不能點正穴而又能施以剪裁工夫,而作奪神功,改天命之巧妙。
大開水穴而葬之,一變而為金生水;水生木,而非金頭木腳,金來剋木矣。所謂葬上封侯,就是葬於木腳之上,其理明矣。點穴之地師,除了用開金取水定穴之外,又下穴下築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