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在有的人看來枯燥乏味,在有的人看來妙趣橫生,在有的人看來充滿寓意。同樣的數位,時間、地點、場合,以及解讀的人不同,
理解的意思很是不同。
7月21日以來,北京暴雨洪澇災害已導致37人死亡,7人失蹤。針對北京、河北近期暴雨洪澇災情,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已於22日22時緊急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回應。(《新京報》7月23日報導)
22日的新聞稱,北京城區死亡10人,已有人開始質疑數字的真實性。37人死亡的數字出來,有人百度後發現“37真是個充滿著詭異色彩、充滿死亡氣息的資料”(參見《細讀中國》新浪博客7月23日),並列出一長串災難事件的死亡人數均為37人。這個博文在新浪微博上廣為轉發,引發不少人的聯想:“百度一下,發現37真是個充滿著詭異色彩、充滿死亡氣息的數據。
”“是巧合還是背後有鬼?”“好詭異的數字!難道意味著37人以上省部級領導必須辭職?”“心照不宣的灰色幽默。”“先是大火中死亡民眾不超過10人,現在又有了37人的傳奇,神州處處顯神奇啊!”“誰來打開37問號?”
儘管北京雨災還有7人失蹤,
卻沒人希望37人的死亡數字繼續攀升。公眾對37人死亡數字的質疑,也許純屬偶然檢索的結果。為此,筆者分別在百度輸入六組數字,得到的檢索結果分別為:致35人死亡,約118萬個結果;致36人死亡,約68.2萬個結果;致37人死亡,約11.7萬個結果;致38人死亡,約77萬個結果;致39人死亡,約212萬個結果;致40人死亡,約17.2萬個結果。這表明,37人死亡並非最神奇的死亡數字。那麼,公眾為什麼會對這個數字質疑,這本身才值得深思。
北京雨災最初的死亡數字,只統計了城區,沒有提及郊區。一夜之間忽然多出27人的死亡數字,難免讓人聯想政府可能還是打了埋伏。有人在微博上質疑:“北京到底死多少人你們電視臺心裡有數!光我們房山就多少?還有,為什麼不報導房山?老是電話連線,你們NB來看看!北車營,上萬,良鄉,坨裡,周口店,十渡,青龍湖水庫,燕山你們提都不提!現在還有多少屍體無人認領,知道嗎?北車營多少房屋倒塌你們知道嗎?上萬堤壩大堤快崩了你們知道嗎?”21日晚間,微博上就傳房山山洪暴發,有人看見幾輛汽車被沖走。
如果這個傳言屬實,想必僅房山區一個地方,遇難的人數就接近新聞報導現在的數位了。如果媒體在第一時間把已查實的遇難者資訊公開,相信公眾的質疑也會減少。除了遇難的民警,遇難市民的名單沒有公佈一個,這樣的應急處理方式,即便北京官方公佈的數字準確無誤,仍無法阻撓公眾的懷疑。
政府的公信力,已經接近黃線。如此脆弱的政府信譽,遇到重大突發事件的時候,如果不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其信譽只能愈發糟糕。發佈傷亡、損失資料若不夠及時,或者兩次數據之間相差較大,都會成為公眾普遍質疑的導火索。公眾對37人死亡數字的質疑,源於責任事故問責制度的規定。不少人猜測:“好像之前是有個說法,死亡人數超過37人某個級別的官員要擔重責。”可見,對數字的懷疑本身反映出的問題是對官員明哲保身慣性的懷疑,進而涉及到對政府作為的不信任。以至於人們認為:“當生命成為政客的數位遊戲,冤魂屈死者將絡繹不絕。”
心懷民生,敢於擔責,光明磊落,才是政府和官員取得民眾信任的最好良藥。
政府的公信力,已經接近黃線。如此脆弱的政府信譽,遇到重大突發事件的時候,如果不能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其信譽只能愈發糟糕。發佈傷亡、損失資料若不夠及時,或者兩次數據之間相差較大,都會成為公眾普遍質疑的導火索。公眾對37人死亡數字的質疑,源於責任事故問責制度的規定。不少人猜測:“好像之前是有個說法,死亡人數超過37人某個級別的官員要擔重責。”可見,對數字的懷疑本身反映出的問題是對官員明哲保身慣性的懷疑,進而涉及到對政府作為的不信任。以至於人們認為:“當生命成為政客的數位遊戲,冤魂屈死者將絡繹不絕。”
心懷民生,敢於擔責,光明磊落,才是政府和官員取得民眾信任的最好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