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處於四川省的東北部,閬中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的風水觀念,特別是棋盤式的古城格局,更是天人合一的典型範例。
那麼,從風水學來說,閬中古城的風水文化是什麼樣的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風水理論是我國古代有關居住環境構成,包括城市及其它建築選址、規劃和設計的一種傳統理論,它自成體系,其觀念和基本模式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我國歷代各種建築活動,可以說,我國所有的古城和歷史建築都不難找到風水理論的遺貌。西漢至唐,閬中一直是中國古天文和風水學的主要研究之地,天文學家、風水大師相繼輩出,並吸引同行到此研究天文、風水,如漢代天文學家落下閎,唐朝著名天文學家、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等,他們對閬中古城營建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中國古代人們對城址的選擇十分慎重,
大意是:公劉登山察看地形,見山崗之南百泉流過,平坦可居。在這片平原上,北有高大的山阻擋北方寒流,南面遠處朝山,有險可據。東西兩側耳山蜿蜒起伏,山環水繞,水土完好,可避水災,禦乾旱,防戰亂。適宜耕作,憑險防守,是建都立邑的好地方。於是公劉就決定遷族人于此,為周族的繁榮昌盛奠定基礎。
這是古人運用風水學說選址建城的早期記載。隨著時代的發展,
在風水觀念的影響下,無論是北京、南京等大處落墨的邦國都鄙,還是平民百姓聚居的村落宅院都對選址表示出極大的關注。從傳統風水學說來看,閬中古城城址同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正如古書對其地名之來歷所述,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山水均呈蟠龍蜿蜒之勢,活靈活現,騰挪欲飛,的確不同凡響。
閬中古城之“正穴”是選在“來龍”蟠龍山的結脈處,此處現為閬中中學操場東北面,是為城市風水的中心。
袁、李二人作為一代風水學宗師,對唐代以後閬中古城的風水格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唐以後的閬中古城完全按照袁、李二人所形成的完整成熟的風水理論進行設計,基本上已具備了今天的格局,使之與自然山川更加有機地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