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傳統命理 » 八卦

易經入門從哪裡學起,陰陽平衡是基礎

易經以易象為綱,以陰陽為大要解經,的一本著作,是伏羲,文王,孔子等著名大師異同追求的一門術數,也是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想要學習易經,那必須先入門,本期的易經入門帶你去瞭解易經入門從哪裡開始學起。

易經入門從哪裡學起
據傳說《周易》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合著,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撰《易傳》。《周易》之始作於伏羲,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但當時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

周文王被囚羑裡時,演易而窮究天人之理,變伏羲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並將八卦推廣而為六十四卦,又屬之以辭。易經入門從哪裡學起周公賦予爻象以爻辭。最後孔子作《易傳》。此經於是燦然大備,伏羲、文王、周公、孔子這四人史稱“易經四聖”,而《周易》也成為後世陰陽五行哲學之圭臬!

1、《易經》之中含有四個聖人的智慧,《易經通注》雲:‘發四聖之精微,衡諸儒之得失,斟酌于象數義理,折以大中,非儒生株守專門、斤斤一家者所能窺見萬一。’四聖首先是伏羲(伏羲亦稱犧皇、皇羲、太嗥、太昊、包犠,史記中稱伏犧。伏羲相傳其為人首蛇身,注:其實這個說法不對,應該是人首龍身,民族一直是龍圖騰。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易經入門從哪裡學起晉初名將杜預注:“太嗥伏羲氏,風姓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命官。)與其妹女媧成婚(當然這個也是傳說),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易經入門從哪裡學起(其實伏羲是真正的道家的創始人,人首蛇(龍)身即是‘道字’的原型。只是關於他的大多是傳說,

當時尚無文字嘛,所以後來著有《道德經》的老子頂了他成為道家始祖!)其一畫開天,創立了先天八卦,但是因當時尚無文字,所以先天八卦只是圖形符號。

2、而後是周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根據當時農耕社會的需要作後天八卦,又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六十四卦,並做卦辭。

3、下來是文王四子周公(旦)作爻辭,(或為對爻辭加以潤色、修正、增刪,使之更適合當時的社會和更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我更認同此說法。)就是賦予每一個爻所指之意,六十四卦每卦6個爻,所以共384條爻辭。

4、最後是孔聖人作繫辭即《易傳·繫辭》,又稱《十翼》,是對經的解釋。所以《易經》在傳統經典中的地位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易經入門要先學什麼”平衡“是指陰陽之間的消長運動如果是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一定限度、一定時間內進行的,

這種消長運動往往不易察覺,或者變化不顯著,事物在總體上仍舊呈現出相對的穩定,此時就稱作”平衡“。陰陽就在這種運動變化中,生生不息。但任何一方太過盛或太過衰,破壞了”陰消陽長,陽清陰長“的動態平衡,就會引起機體的不適。比如白天陽盛,人體的生理功能也以興奮為主;而夜間陰盛,機體的生理功能相應的以抑制為主。從子夜到中午,陽氣漸盛,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由抑制轉向興奮,即陰消陽長;而從中午到子夜,陽氣漸衰,則人體的生理功能由興奮漸變為抑制,這就是陽消陰長。

陰陽學說還認為,陰和陽之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如寒飲中阻患者本為陰證,但由於某種原因,寒飲可以化熱,即為陰證轉化為陽證。易經入門要先學什麼陽證也可以轉化為陰,如某些急性溫熱病,由於熱毒極重,大量耗傷元氣。在持續高熱的情況下,可以突然出現體溫下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陽氣暴脫的危象,這種病徵變化,即屬於陽證轉化為陰證。但如果搶救及時,處理得當,四肢轉溫,色脈轉和,陽氣得以恢復,病情又可出現好的轉機,可見陰陽互相轉化是有條件的。

陰陽轉化主要是指事物總的陰陽屬性的改變。任何事物都存在陰陽兩個方面,陰陽的孰主孰次就決定了這一事物當時的主要特性。事物內部陰陽的主次不是一成不變的,

他們處於消長變化之中,一旦這種消長變化達到一定閾值,就可能導致陰陽屬性的相互轉化。

陰陽的轉化一般都出現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即”物極必反“。如果說”陰陽消長“是一個量變過程的話,則陰陽轉化往往表現為量變基礎上的質變。

陰陽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物極必反“,這裡的極,是指事物發展到了極限、頂點。這個是促進轉化的條件。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