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傳統命理 » 八卦

十二時辰與人的健康有什麼特殊聯絡

十二時辰在中國古代是用來記時的,就類似于現代的時鐘,只是時鐘淺顯易懂,所以十二時辰現在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會用得到。你們知道看似沒什麼用的十二時辰其實也關乎到我們人體的健康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小編就為你介紹。

自古以來,我們都講究“以和為貴”。萬事萬物都可以陰陽為基礎,以和諧為目的。千百年來,人們都是順應自然規律吃、穿、住、行,才發展演變至今。因此,一個人如果想要“健康、長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順應自然規律,需睡的時候睡,該醒的時候醒,要吃的時候吃,應動的時候動,這樣才能融人天地之中,吸取大自然之精氣,調和陰陽,使陰平陽秘。張紅星主編的《十二時辰與人體健康》根據古人十二時辰養生之經驗,結合臟腑經絡腧穴學說,從起居、飲食、運動、調神、防病等方面綜合闡述十二時辰養生之法,願帶給您一個陰陽平和的健康之身!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系用十二地支代表。十二個時辰系:子(zǐ)三聲、醜(chǒu)三聲、寅(yín)二聲、卯(mǎo)三聲、辰(chén)二聲、巳(sì)四聲、午(wǔ)三聲、未(wèi)四聲、申(shēn)一聲、酉(yǒu)三聲、戌(xū)一聲、亥(hài)四聲。

子午流注學說是中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氣血運行的時刻表。中醫認為,自然界與人是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年、季、日、時週期變化,影響著人的生理、病理相應的週期變化,如人的脈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變化多半是早晨輕、中午重、夜晚更重,這些情況和人體氣血運行有關,也就是在不同的時辰,氣血運行到不同的經絡,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響,恰如現代科學提出的生物鐘效應相似。

子午流注學說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是按照一定的時間迴圈無端,連成一個大的迴圈通道,即十二經絡的連接順序。

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時表,希望大家都能打開健康之門:
子時(23點至1點)足少陽膽經—膽經旺。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於明膽,聚而成精。”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時內不能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時因膽汁排毒代謝不良更容易生成結晶、結石。

丑時(1點至3點)足厥陰肝經—肝經旺。丑時不睡晚,臉上不長斑;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不能入睡,

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

寅時(3點至5點)手太陰肺經—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者反映最為強烈,如劇咳或哮喘而醒。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