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組成了中國古代漢族的一個曆法紀年,同時在民間的傳統上認為天干對應一些預兆的發生,也就是有著占卜的作用,所以再後來天干也應用在了風水學之上。那麼十天干究竟是怎麼應用的呢?
干支為何物
中文名稱:天干
英文名稱:celestialstem
定義: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計序符號,共10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迴圈使用。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時屬鼠;丑時屬牛;寅時屬虎;卯時屬兔;辰時屬龍;巳時屬蛇;午時屬馬;未時屬羊;申時屬猴;酉時屬雞;戌時屬狗;亥時屬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也稱六十甲子,古人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
天干五行分為陰與陽: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詩曰:
春季甲乙東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
秋季庚辛西方金,
戊己中央四季土。
傳說天干地支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根據考古學,在中華文明的早期產生的薩滿教(這裡說的薩滿教不是清代的薩滿教)和其後隨著歷史的發展,原來從事祭祀活動的貴族聯合起來逐漸演變成春秋戰國時期的陰陽道中都有所應用,並且因為在運用中有許多可以預知占卜的方面,被認為天干具有神奇的地方。
這對現代人來說還是個謎!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
十幹分配天文
甲木為雷。雷者,陽氣之噓也,甲木屬陽,故取象于雷焉。稽諸月令,仲春之月,雷乃發聲,甲木旺,即其驗也,況雷奮於地,木生於地,其理又無不同者。甲木至申而遂絕,以雷聲至申而漸收也。凡命屬甲日,主喜值春天,或類象,或趨幹,或遙巳,或拱貴,俱大吉;運不喜西方。經雲:木在春生,處世安然,必壽。
乙木為風。乙木長生在午,敗在巳。在午而生者,蓋乙為山林活木,至夏來而暢茂,詩所謂千章夏木青是也;其敗巳雲何?巳乃巽地,巽為風,木盛風生也,風生於木而反摧木,猶之火生於木而反焚木,其取敗也固宜,所謂乙木為風者,木其所自生雲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