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般指六十四卦經文部分;《易傳》是解釋《易經》最原始的文章。而《易傳》是從哲學角度解讀《周易》的開山之作,自古傳承不息。本期的周易入門帶你去瞭解易經和易傳的區別有哪些?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易經》,一般指六十四卦經文部分,包括卦畫、64卦卦辭與386爻爻辭。
《易傳》,解釋《易經》最原始的文章,是從哲學角度解讀《周易》的開山之作,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共10篇,分別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漢代起,又被稱為“十翼”,意為《易經》續上翅膀,傳承不息。
我們現在所說的《周易》其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易經》,一部分是《易傳》。這兩部分和在一起統稱為《周易》。從時間上看,《易經》恐怕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了,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直接目的顯然是用於占卜。
占卜,就是在遇到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對未來的事情無法掌控的時候,
而《易傳》呢,《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和發揮。《易傳》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今天我們讀《易經》,主要是借助《易傳》來讀的。
因為《易經》的成書時間比較古老,根本不容易讀懂。不僅今天的我們讀不懂,
至於《易傳》的作者,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據說是孔子寫的。孔子讀《易經》,頗有心得,於是就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彙編成冊,起了個名字就叫《易傳》,以區別于《易經》。也有人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易傳》形成于戰國時代,而不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因為從內容風格上看,《易傳》和《論語》差的太多,很難想像是出自孔子他老人家之手。
不管怎麼樣,《易傳》成書都應該《易經》晚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無論在內容還是行文風格方面,
比如,《易經》中只有“—”、“--”兩爻,通過兩爻的合成和重合演變出不同的卦象,然後再從卦象看出吉凶。據說伏羲演八卦的時候,用的是蓍草,根本沒有文字,只能靠一雙眼睛看(僅有其“象”,未見其“辭”)。直到文王演六十四卦的時候,才配上文字(辭)。而在《易傳》中,“陰”、“陽”兩個字開始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