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蕪湖城的選址與件數是按照一定的模式進行建造的,把風水學與儒家思想進行統一和融合,蕪湖城上古文化景觀和資訊最集中的空間。那麼你知道古代蕪湖城選址和建設中建築風水有什麼講究嗎?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瞭解。
古代蕪湖城的選址和建設,是按照一定的規劃模式進行的,其根據是“風水”學和儒家思想。風水地理是中國古代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風水地理學的理論中如果擯棄其術數(“術數”是指推測人事吉凶禍福的法術,如看相、占卜等)風水中非理性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部分,實際上就是地理學、地質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築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資訊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
蕪湖古城作為文化的載體,它是文化景觀和資訊最集中的空間,它的誕生和發展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周圍的地理環境,
水勢與安宅的原則
風水地理認為,發源于萬山叢中的大江大河在長距離奔騰之後,匯入大湖或大海,在匯水處形成所謂“聚水格局”。由於水是生產、交通等不可或缺的要素與資源,故匯水處宜為都邑所在,“凡京都府縣,其基闊大,其基既闊,宜以河水辨之,河水之灣曲乃龍氣之聚會也”。中國古代都城、近代大城市選址都證明古人論斷。翻開中外地圖可見,凡在大江大河彎環境(河曲)或入海處幾乎都有大城市,或為首都,或為商業中心。
蕪湖位於長江與青弋江的交匯處,這種“二河交匯處”不僅土地肥沃,水源供應充沛,而且甚少水患,是一處非常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是風水師讚美的福地。
《地理辨正疏》記錄:“聖人作都,不言華嵩之脈絡,而言瀍、澗之相交。”這種“二河交匯”的風水寶地,尤其是大河與小河交匯處,主要來自“調節水位”、“防止洪患”之利;因兩條河流交匯處附近,即使雨季來臨,豪雨不斷,造成某一河流水位高漲,超過警戒線,驚險萬分,但是只要洪水行經“二河交匯處”時,就可順勢將過多的河水,移至另一水道作調節,如此,就不容易有水患發生。漸漸地,只要有此地理特徵的地方,往往形成人口稠密的城市。
另外,中國歷來的名都大城,大致都是界水而且抱水的,
《地理琢玉斧》雲:“龍之行動未往日行,停止不去日止。何以知其行?水之所分,山之所發,此龍之行處也。何以知其止,水之所交,山之所會,此龍之止處也。”意思是說:龍脈(無論是山脈或者平地)兩旁各有一條河流夾送而行,兩條河流還沒有匯合,
兩條河流交匯(界水)之處,是龍脈界止的地方,所以古人曰:“未看山,先看水,真龍落處水聚,真穴落處水瀍。”水聚是指四方河水流來匯合,水瀍是指流水繞抱,也就是界水抱水的地方,為真龍真穴的意思。界水兼抱水,地氣停聚,自然生氣旺盛;生氣旺盛,自然萬物滋茂,容易聚集人口;人口一多,即有貿易往來,發展出商業;商業發展,則容易帶來財富;財富一多,則行有餘力以學文,求取功名利祿。所以說界水兼抱水之地,是發富貴的絕佳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