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塔羅占卜很多人都會懷疑:塔羅占卜結果準確嗎?
塔羅占卜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關於如何理解塔羅占卜的本質問題;
二是如果要給建議,那麼“如何建議以及建議的尺度”的原則問題;
三是如何理解“不求最准,但求不准”這個說法。
首先,是關於如何理解塔羅占卜的本質問題(雖然有點廢話,以前也有發表過類似文章,但我覺得還有必要放在最前,不寫後面銜接不上)
塔羅占卜是讀牌人利用已掌握的各種塔羅知識和讀牌技巧,通過對塔羅牌的解讀對求問人的問題進行分析,更為重要的,是引導求問人看清問題、尋得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啟示,
對一般求問者而言,往往關心的是未來和結果——這是表像。
求問人為什麼會關心未來和結果?因為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結果重視,希望這個結果能夠合自己的心意。再深入思考下去,求問人對結果的看重從側面來說反映出他們對這一結果沒有把握,內心是憂慮或者不安的,從而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問“結果如何”——也就是表像。
那麼實質是也就是求問人所最最關心的,即“如何才能獲得合意的結果”。
所以,作為一名塔羅占卜師,所要做的就是幫助求問人努力向合意的結果考慮——而這時,重點就在於對現有形勢、環境、資源、主觀態度作出分析,
第二,如果要給建議,那麼“如何建議以及建議的尺度”的原則問題
對於求蔔的人來說,他們最最嚮往的是:“人一來,牌一攤,口一開,未來一說,指點一番,便萬事無憂、心想事成。”
如果解讀師真能按此來做,占卜師就不像一個占卜師,而像一個判官、更像一個神、一個主宰世事者。然而事實是,占卜師不是神,也不是能夠主宰世界的人,只是由求問人的依賴心所生成的一廂情願的奢望。求問人這種希望和現實的反差,是他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所以,讀牌師如果在分析完牌面之後,要對求問人進行建議時,
引用:『每一次塔羅占卜揭開的是一個龐大的模式,而特定的占卜問題只是這個模式中的一個部分,當這個問題所處的模式清楚之時,也就是求問人有能力做決定之時——這種解讀方式就是能夠“賦予他人決定能力”的解讀。』
這個觀點雖然有點理論化,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這麼做其實就等於擺明瞭這幾點:
1、讀牌人的職責是通過牌面解開占卜問題的一個龐大模式,將此模式解構,就能將問題中的各種要素全然的擺於求問人面前(過去到未來、起因到結果、客觀環境到主觀態度…)
2、讀牌人的建議原則是賦予求問人決定的能力,
再看一下反例,那些試圖以一己之力去解決塔羅占卜中的問題、試圖去為占卜問題做決定、試圖去回答求問人的每一個問題,以此來取悅求問人、讓求問人滿意的讀牌師,我覺得一方面不可取,另一方面就是他們缺了點自知之明。
在塔羅占卜中,讓求問人獲得‘覺知’是最重要的,甚至比找尋解決方案更為重要。有一些問題可能沒有答案,有一些問題的結果可能取決於求問人自身的決定。
所以,一切的重點都在於“使得求問人獲得能力”,而非“為求問人決定”。當問題中一切的一切都置於求問人面前,他就不該再問“那我該怎麼做”了——自己是局中人,佈局已經清楚了,走哪步棋就是自己的事了。(況且有些專業性的問題,如財務、醫學、法律等,不是一個未經專業學習過的占卜師能夠處理,與其如此,不如老老實實的就牌分析,
第三,就說到塔羅占卜的一個觀點:“不求最准,但求不准”(其實是從我同事的購物風格中得到的啟發,我那位同事買東西“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這句話不要誤解了,“不求最准”的意思是作為讀牌師,不求對未來的預測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一旦你認定了那個未來,就等將未來予以了“定格”。然而事實上,世事無常,能夠影響事態進展的因素太多,塔羅占卜能夠分析出這些影響因素,也能看出在這種情況下會向未來發展的趨勢,但也萬萬不可將未來予以“定格”,因為一旦定格,萬一某些因素引發了未來的變化,而當事人又沒有心裡準備,遭到當頭一棒的打擊,反而比不占更不好。
“但求不准”的意思也很明確了,不管占卜師認為未來將如何發展,都必須考充分慮到一些影響因素,將問題在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都告知求問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讓求問人看清問題所處的模式,以便瞭解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接近’他所希望的未來。
所以,知道當下如何決定是最重要的,這樣就等於自己給自己鋪開一條路,自己也知道沿著走下去會走到哪,即使最終與自己預期有偏差,但相信經過塔羅占卜之後,這些“未預期的因素”想必也已經在考慮範圍之內,這時,求問人已經擁有了應對不同境況、應對形勢改變的能力。在面對‘意料中事’時,自己心裡有所準備,也就不至於措手不及。
“但求不准”的意思也很明確了,不管占卜師認為未來將如何發展,都必須考充分慮到一些影響因素,將問題在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都告知求問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讓求問人看清問題所處的模式,以便瞭解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接近’他所希望的未來。
所以,知道當下如何決定是最重要的,這樣就等於自己給自己鋪開一條路,自己也知道沿著走下去會走到哪,即使最終與自己預期有偏差,但相信經過塔羅占卜之後,這些“未預期的因素”想必也已經在考慮範圍之內,這時,求問人已經擁有了應對不同境況、應對形勢改變的能力。在面對‘意料中事’時,自己心裡有所準備,也就不至於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