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地理息息相关,早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村遗址)古人就有了风水意识,到战国泰晋时期,出现了《葬经》专论风水的精典著作,正式形成了风水文化,风水术在朝野中广为流传。由于汉代罗盘(指南针)的发明,并应用于风水术,使风水术更具魅力。用八封分位,以阴阳学说结合人出生的年甲,用五行生克的原理,定吉凶、祸福,又将风水学发展得更复杂、更深奥。风水学所牵连的知识面极为广阔,天文、地理、气象、阴阳五行、物理、水纹等很多。
地理风水术的要领,就是寻找好气场
俗话说:“寻龙容易点穴难”《葬经》也有“三年寻龙,
郭璞在《葬经》中解释风水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曰风水”。从中也可以体会到看地必须以形为主体,根据形体识别气场吉凶,点最佳气场中的聚气处为“穴”,穴的周围有山(砂),风不能人,气才能“骤”;气以水为界,有水则气止。由此可知,龙、穴、砂、水、向的排列组合得当,才能使气聚而不散。所以,相风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求好气场。
自然界风水地理存在着生气与煞气
空气和地气共同组成了一个很大的气场,
大凡山青水秀、水抱山环、地势开阔、龙砂平缓结穴成形成格,而形成的气场,为好气场,其中之气为吉祥之气(好风水)。风凶山恶水,水走砂飞,地势幽深,龙砂急走带尖,水流直冲所形成的气场为恶气场,其中之气为不祥之气,风水学上称作“煞气”(坏风水)。砂尖、水急,使气聚得更紧密,产生的力也更大,对人的影响也更大。这理同于导体尖端放电和磁棒两端才带有磁力。
人是具有气场感应的,不过对生气的感应更明显,对煞气的感应就很迷惑,甚至意识不到。比如对生气的感应,人走进阴深黑暗的洞穴,会使你毛骨耸然,产生畏惧(阴气盛)。在六七千米的高山上,烧同样多的开水,需要更多时间(气稀薄而改变物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