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是恐怖的,能夠吞噬所有的東西,而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發現了迄今最大黑洞,70倍太陽質量恒星級黑洞,那么下面就由星座知識為大家詳細介紹下情況吧!一起來看看!
發現迄今最大黑洞 目前發現的黑洞
11月28日,記者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文學家依托我國自主研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恒星級黑洞,并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臺北時間2019年11月28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張昊彤研究團隊的這項重大發現。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恒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有望推動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首次發現70倍太陽質量恒星級黑洞
黑洞是一種本身不發光的神秘天體。
理論預言銀河系中有上億顆恒星級黑洞,但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僅在銀河系發現了約20顆恒星級黑洞——而且都是通過黑洞吸積伴星氣體所發出的X射線來識別的、質量均小于2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找到新的方法,發現數量巨大、沒有X射線輻射的黑洞,成了天文學界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2016年秋季開始,國家天文臺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LAMOST開展雙星課題研究,歷時兩年監測了一個小天區內3000多顆恒星。結果發現,
研究人員隨即進行了“確認”:他們通過西班牙10.4米口徑加納利大望遠鏡和美國10米口徑凱克望遠鏡,進一步確認了LB-1的光譜性質,計算出該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70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年之久的監測時間里,LAMOST共為這項研究做了26次觀測,累積曝光時間約40個小時。劉繼峰表示,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口徑望遠鏡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同樣的幾率下,則需要40年的時間——這充分體現出LAMOST超高的觀測效率。
有望開創批量發現黑洞新紀元
目前恒星演化理論預言在太陽金屬豐度下只能形成最大為2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顆新發現黑洞的質量已經進入了現有恒星演化理論的“禁區”。
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從2015年起,通過探測引力波的方法發現了數十倍太陽質量的黑洞;2017年,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因在LIGO的建造和引力波探測方面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LIGO臺長大衛·雷茨評論,“在銀河系內發現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將迫使天文學家改寫恒星級黑洞的形成模型。這一非凡的成果,將與過去四年里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及歐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探測到的雙黑洞并合事件一起,推動黑洞天體物理研究的復興”。
接下來,利用LAMOST極高的觀測效率,天文學家有望發現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開創批量發現黑洞的新紀元。
這項工作是基于LAMOST(中國興隆)、加納利大望遠鏡(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凱克望遠鏡(美國夏威夷)和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美國)的觀測數據完成的。本研究共包括55位作者,來自中國、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意大利、波蘭和荷蘭7個國家28家單位。
已發現的最大黑洞意味著什么
“光譜之王”和“黑洞之王”的彼此成就
這顆 “黑洞之王”的發現充分證實了LAMOST望遠鏡強大的光譜獲取能力。LAMOST擁有4000顆眼睛(4000根光纖),一次能觀測近4000個天體。2019年3月,LAMOST公開發布了1125萬條光譜,成為全球首個突破千萬的光譜巡天項目,被天文學家譽為全世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光譜之王”。
從2016年11月開始,為了發現和研究光譜雙星,研究人員利用LAMOST對開普勒一個天區的3000多顆恒星歷時兩年進行了26次觀測,累計曝光時間約40小時。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望遠鏡專門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一年觀測365天,每天觀測8小時),同樣的幾率下,則需要40年的時間,這充分體現出LAMOST超高的觀測效率。
這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恒星級黑洞,也是LAMOST發現的第一顆黑洞,這一成果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
成為全球首個突破千萬的光譜巡天項目,被天文學家譽為全世界光譜獲取率最高的“光譜之王”。從2016年11月開始,為了發現和研究光譜雙星,研究人員利用LAMOST對開普勒一個天區的3000多顆恒星歷時兩年進行了26次觀測,累計曝光時間約40小時。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望遠鏡專門來尋找這樣一顆黑洞(一年觀測365天,每天觀測8小時),同樣的幾率下,則需要40年的時間,這充分體現出LAMOST超高的觀測效率。
這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恒星級黑洞,也是LAMOST發現的第一顆黑洞,這一成果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種利用LAMOST巡天優勢尋找黑洞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