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裡,神遊即是夢遊,但這兩者其實是有區別的。夢游者夢游時表演的角色還是他自己,而且歷時較短,最多一夜工夫,可神遊者卻不然,他完全過著另一種角色的生活,歷時較長,短則幾天,長的可達數年,真可謂人生如夢。神遊通常是在巨大的心理社會壓力下出現的,如婚姻矛盾、事業失敗、另一方面,由於患者的病態人格使他採取了消極的防禦機制來緩解這種壓力。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於傳教士保奈失蹤的故事:
在1887年1月20日,美國普羅維登斯市的《新聞簡報》上登了一條新聞:《一個失蹤的傳教士》。
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在他的經典著作《心理學原理》裡,記錄了他對保奈的研究心得。詹姆士對保奈進行了催眠。他描述道:在催眠下,他能恢復很多失去的記憶。當然這種記憶是逐漸恢復的。當他進入催眠態後,他不能回憶平常生活的任何資訊。他說自己只是聽說過保奈,但不知道過去是否見過保奈這個人。當讓他與妻子相見時,他說自己從未見過此人。另一方面,他卻能詳細回憶神遊的那一段經歷。整個過程描述都很真實,那個做小店老闆的布朗的人格似乎是從保奈人格中分離出去的一個縮小的、沮喪的、健忘的部分......我曾想通過暗示等技巧把保奈這兩部分人格拼在一起,構成一個統一的人格,
故事裡保奈的出遊是源於一種神秘體驗。他說自己遭到了一種神秘力量的攻擊,並因此而感到恐懼並陷入無意識狀態。這種所謂的神秘力量的攻擊來自何方呢?其實來自保奈的內心。保奈傳教數十年,倍受人們的尊敬,可這位尊敬的背後他可能有許多的煩惱。但因為自己是受人尊敬的傳教士,行為舉止要規範、檢點,這些煩惱帶來的心理壓力得不到合適的渲泄,於是化作一種神秘體驗使保奈驚恐不安。保奈出走,形象地說是被他的本我“綁架”了,所幸的是保奈本我的衝動在經過“談判”以後,讓自我做了一個小店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