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都聽過周恩來跟鄧穎超的故事,知道他們從學生年代就結成了革命的友誼。但是,在周恩來跟鄧穎超走到一起前,還有一個女生曾經在周恩來的生命裡出現過。
這個女生就是與周恩來同在天津讀書的進步女生張若名。
1919年,北京爆發“五四運動”,從日本回來的周恩來到北京參加運動,他被學生團結起來的力量感染了,回來後周恩來就決定跟同學們也組織起類似北京學生團體的組織。
最重要的改進就是把男女生組織到一起。因為傳統觀點的原因,天津學生運動團體依然是男女分開的。這顯然不利於組織大型的活動。
最終,天津的學生們組織了一個“覺悟社”,骨幹成員是十名男生,十名女生。
女生的領頭人就是張若名。
張若名出身名門之後,家境富裕,學習成績又非常好,思想也很進步。很快,她就成為天津學生運動的領頭人之一。
在覺悟社,他們還抽籤,以抽到的數學取化名。
鄧穎超當時抽到了1號,所以化名為“逸豪”
而張若名,抽到36號,所以化名為“衫陸”
當時,覺悟社還有一個約定,為了不影響工作,男女同學不能談戀愛。
但男女生在一起相處久了,
後來,鄧穎超這樣形容周恩來跟張若名:“那時覺悟社的人都說,如果周恩來放棄獨身主義,和張若名就真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在一次活動當中,周恩來被捕入獄,同時被捕的就有張若名。可見,他們是經常在一起從事共同的活動。
後來,周恩來到法國留學,張若名同樣去了法國,而鄧穎超留在了國內。
在法國,周恩來跟張若名經常見面,他們共同學習。大家都寫了很多進步文章到國內發表。
但在1924年,事情出現了變化。張若名退出了少共,抽身於一切政治活動,專心讀書。
出現這樣的情況,周恩來是這樣回憶的。
“張若名因為出身問題,在黨內受到審查。又因參加政治活動,
這當然跟周恩來的志向是不同的,周恩來決定尋找自己在革命上的伴侶。因為只有共同的志向,兩個人才會走得更遠。
周恩來回憶:
“我是認定馬克思主義不變的,我的終生伴侶,必須是志同道合,經得起艱難險阻的戰友。於是我主動與張若名說清楚,開始與鄧穎超通信,還向她求婚。”
這裡的說清楚,一可能是周恩來表達了自己革命志向,二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後來,周恩來依然拜訪過張若名。
在1928年,周恩來在法國里昂見了張若名一面,告訴她自己跟鄧穎超結婚的消息,替鄧穎超向張若名問好。
張若名回憶說:“那是一個溫暖的夏日傍晚。”
二年後,張若名與在里昂大學讀博士的楊堃結婚。
通過家人描繪來客的樣子,張若名猜到極可能是在北平軍調處談判的周恩來。
到了1955年,周恩來專程拜訪了搬到雲南的張若名,同來的還有陳毅元帥。
在這時,周恩來跟張若名談了一個關鍵的事情,他告訴張若名:“你當時在法國參加的是團,不是黨。”
後來,張若名的先生楊堃判斷,“周恩來這樣講,也是為了保護張若名,因為退團的問題比退黨要少一點。”
這是周恩來跟張若名見的最後一面。
-----------------------------------------
”這是周恩來跟張若名見的最後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