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風水文化 » 風水化解

风水文化:风水中的水文学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对于风水这种源于自然的玄术,水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山管人丁,水管财。水系与龙脉息息相关,因此风水先生看地时,常常是未看山先看水。那么风水中的水文学是怎样的呢?不妨来风水文化中看看。

风水中的形象之水主要是堪舆家发挥想像,将水与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使其超出本身物质形态,上升至一种精神境界的产物。如将北方、冬季、寒冷、向下、一切流动性的物体都看成是水,甚至连街巷道路低洼空地也看成是“水”,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风水理论认为,

吉利的水道流向不能与山脉走向平行,因为这样的水道不能贮藏,无法穿越水流的生气。为了将生气聚积在某地,水道必须横跨山脉。因此,若水道和山脉走向一致,则不吉。理想的水道迂回曲行好像正欲从与山脉走向垂直的角度来拥抱吉地。无论如何,水道不应笔直地流过一地区。若如此,则认为它们不肯接纳此地的生气。

风水中所谓吉祥水道都流速平缓,蜿蜒屈曲。若水流湍急或水路转弯陡急则大凶。若水流逶迤前行,荡荡悠悠,好像满怀留恋之情,一步三顾穴,不忍遽去,则吉。所有风水物(如山脉、水系)的理想特征均是结构优美,形态秀丽。任何看上去对风水不敬的粗鄙刺目的形态理想的水道或结构都表明该地不吉。

若吉地附近的水流平缓优雅,则称此水对该地有情,不忍离穴而去。

风水理论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堪舆家的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之处,水交则龙止。由于水流的弯曲缓急千变万化,堪舆家也将水比作龙,称为“水龙”。在无山脉可依的平原地区,堪舆家择地便是以水代山,“行到平原莫问纵(山脉),只看水绕是真龙。”

“然水有大小,有远近,有浅深,不可贸然见水便为吉。当审其形势,察其性情,别其吉凶,以作取舍水之标准。”堪舆家取舍水的标准,主要是以水的源流和形态为依据的,

“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浅处民多贫,聚处民多稠,散处民多离。”认为来水要屈曲,横向水流要有环抱之势,流去之水要盘桓欲留,汇聚之水要清净悠扬者为吉;而水有直冲斜撇,峻急激湍,反跳倾泻之势者为不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水的刚柔两面性,水淹、冲刷、侵蚀等水害使人们总结出了许多合理选址和建筑防御水患等措施。较典型的例子是在河流的金城环抱弯曲成弓形的内侧之处,其基地为水流三面环绕。这种形势称为“金城环抱”,按五行,金象圆,且金生水,水亦为险阴,环抱之水故有“金城”、“水城”之称。风水理论中又称其为“冠带水”、“眠弓水”,

是风水水形中的大吉形势,故从皇家如故宫中的金水河、颐和园万寿山前的冠带泊岸到民宅前的半月形风水池均由此衍出。

这种水局之所以被认为是吉利的除了近水之利外,主要在于其基地的安全、不断扩展和环顾有情。由现代水文地理学可知,河流在地形岩性的限定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形成了弯曲婉转的状态,弯曲之处便有了许多河曲之处,由于水力惯性的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曲的凹岸,使其不断淘蚀坍岸,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既无洪涝之灾又可扩展基地,发展住宅。同时,冠带状的水流曲曲如活,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感受,而反弓水被认为会“退散田园守困穷”,十分不吉利。

风水学说还重视对水质进行研究,

通过辨别水质来确定(或评价)风水环境的好坏吉凶。例如《地理或问叙》就认为:“水味以甘甜为上,辛成次之,酸苦最下。水本无味,因土而变味。气以变土,土以变味。地有气而后水有味,故盐池皆龙气所钟。其余州郡之大者,城内必多咸水。乡村有咸水者必多富贵,此亦可以卜地气矣。”黄妙应《博山篇》也认为:“水色碧,水味甘,水气香,主上贵;水色白,水味清,水气温,主中贵;水色淡,水味辛,水气烈,主下贵。若水酸涩,发馊,不足论。”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